陀飞轮制表艺术,你看的是价值吗?
- 万哥
- 网络2020-12-18 12:02
两岸三地的一些钟表相关媒体专栏常见到的钟表评论家Ted蔡建泰的文章,有些人则透过古董表来认识他。“玩家只有两种,一种为有钱又懂表的人,另一种则为有钱不懂表的人,”Ted说到底那差别还是在于专业知识。透过他的收藏经验,以及他与世界各地资深表迷密切互动的观察,Ted在此话表经……
陀飞轮制表艺术,你看的是价值吗?
这一个标题,我想很多的朋友都很有兴趣,如果来一场专题演讲,还是个不错的命题,足够让大家多元思考,激发出更多不同的看法。如题,一只好的陀飞轮腕表是否就等于天价?而便宜的陀飞轮腕表是否有它存在的意义呢?所谓的做工质量好与不好,是差异在哪里?它们是否有其基本的标准可言?品牌是否等于买到品质?小众及独立品牌的腕表与大品牌产品的差异?若要将所有疑问一一讨论,本人应该写不完,因为经过探讨后及腕表比对后,将会产生很多看法,而差异性是非常大的。
总之不管购买的意愿为何,相信现在的消费者都知道陀飞轮是一门古老的钟表技艺。细分陀飞轮的种类并不算少,但大抵是分成有固定框架式及无固定框架式的两种;而就传统来看,1801年由宝玑制表大师所制造,获得巴黎专利局的发明专利的“陀飞轮”是一种有框架式的陀飞轮调速装置,认真来看应该是当初大师口中所谓的“新型调速装置”。
若谈起陀飞轮结构,就必须要了解到其运转的方式为何。造成擒纵装置动作不精确的罪魁祸首,就是大自然的“地心引力”做祟。当时宝玑先生于1795年发明了“陀飞轮”结构,其目地就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造成的机件误差。就机械时计之所以能按一定的节奏循规蹈矩地走时,全靠擒纵装置结构不断的精确摆动运转;假设擒纵调整机构本身的动作不够精确,则时计不管做工多好仍随之失去准确度。
不管是哪一种陀飞轮转动模式,当它们不断绕行转动时,陀飞轮都需要相当多的能量输出,因此其能量的消耗也与框架的尺寸成正比,也就是说,陀飞轮框架越大所需的能量也越多。由于机芯所提供的能量有限,所以要解决能量消耗的问题,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降低机芯的振频以及框架的重量及大小等。缩小摆轮的尺寸或许是一种方式,但是如果摆轮转速设计没有同时改良,也将无可避免造成其精准度降低的后果。
过去,我们所接受的外来讯息是极为贫乏的,我记得约在1990年中期开始,同时正是台湾钟表业的转型期,台湾才开始有媒体介绍高级钟表,而品牌才开始提供深入的表款说明。当年,不管是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宝玑、伯爵等品牌……在台湾都还是贸易代理商时代;到了表店,所看到的高级表大多为珠宝钻石款,复杂表款尤如计时万年历、陀飞轮腕表等等可说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像今日顶级表店还有陀飞轮表款可常年驻店展示销售。
最后,对于陀飞轮的表款,不管你是以哪一种角度来看它,我总是认为当它是钟表艺术品来会好的更多;过去,曾经有朋友拿着某品牌的陀飞轮腕表来告诉我:“它花了我不少钱,但它的准确度却比不过我手上戴的OMEGA!”但是,我还是告诉他:“这样的表款,从过去一直以来都不会是可以让你上山下海的手表;瑞士的制表师也会比较希望你多看看整体工艺及技术。”因为科技的进步,现今的瑞士表厂也渐渐的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复见了。因为当时的消费者不懂它们,我曾经在某顶级表店的分店,看到一只PP Ref.5004G(双追针万年历计时表款),当时定价不过一百多万不到二百万台币,这是定价,未折扣的价格;那个时代背景下,“陀飞轮”这名词对于消费者还是非常陌生的,所谓的价值,可能还是真金白银的金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