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钟表收藏的整体水准如何?钟表收藏应该注重什么?
- 万哥
- 网络2020-12-18 12:02
钟表收藏在国外一直是热门品类,百达翡丽一块生产于上世纪30年代的18K金怀表,甚至拍出了一千多万美元的高价。近年来,国内钟表收藏热潮也节节攀升。一些大的拍卖行每年春秋两拍都会推出钟表专场。那么,国内钟表收藏的整体水准如何?是否仍有着较大的升值潜力?钟表收藏应该注重什么?
尚属起步阶段,有漏可捡
钟表收藏和字画、瓷器收藏相比,虽然对于国人来说,一直都有点“小众”,但汪孟晋表示,钟表收藏在中国也有一定历史了,只是发展历程中出现过断层,有一个收缩转变停滞时期,作为具有群体性规模的收藏,仅是近二十多年的事。“不过,虽然收藏钟表的人数比例不大,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藏家的绝对数量还是挺多的,全国大概有二三十万钟表藏家吧。”汪孟晋说。
而由于当下国内钟表收藏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钟表的认知还不够,真正懂行的人少,因此,前景看好。汪孟晋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钟表,尤其是老钟表的价位确实不高,甚至可以说尚处于洼地。我们到欧洲去,发现国内的东西跟那边比,价格上相差还是很大的。现在民间仍然有不少好东西存世,但因为藏家对钟表所知甚少,多数只认识一些国际名牌,能够慧眼识珠的人,捡漏的机会还是有的。”汪孟晋举例道,此前有藏家几十万元买下的表,现在的价格都升至几百万元了。
文化、稀缺和精美,一个都不能少
既然国内钟表藏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收藏靶向,藏品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汪孟晋告诉记者,有的藏家既收藏五百万元的机械表,也收藏五十块钱的石英表,很凌乱。“石英表属于实用品,只起到计时作用,跟艺术收藏是不搭界的。即便是收藏百达翡丽,也存在着误区,有的藏家只是认为越贵就越好,没有看到其文化艺术内涵。瑞士山度士基金会钟表博物馆的主管曾对我说过:“我们认为瑞士精密机械的核心是一种文化,是人类以智慧、技艺和美学铸成的极致作品。”这点藏家们也要慢慢去领悟、认识。”他说。
汪孟晋表示,国外钟表收藏已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他们收藏的是文化,展现的是人生品位。当然,中国藏家要达到那样的境界,还需要假以时日,只有进一步加强艺术文化教育,提高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端藏家。另外,收藏本身也是分层次的,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爱好。不少男性着迷于小小的空间中有那么多零件在转动,这种精密度本身就构成了收藏引力。“收藏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各取所需,但文化内涵、稀缺性和精美度,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汪孟晋强调。
张淑芬也提到,今天的中国藏家可分为三个层级:一是投资;二是收藏;三是把玩。像腕表、怀表,其实跟古代书画手卷一样,很具有把玩性,“在春夏之交,独坐小院落中,拿着怀表来倾听它清脆悦耳的嘀答声,欣赏其精工细作,感受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是非常美妙的人生体验”。
孔令俊则表示,一般的名表国外钟表藏家不会看重,因为量太大了,像百达翡丽年产量也是以万计的。科技发展太快了,我常到德国、瑞士参观表厂,发现一件让人感到有点恐怖的事情——厂房里面基本没什么人了,都是机器人在操作。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则说明,机械化的东西可复制性太强了,会越来越不值钱。
独一无二珐琅表,手工掐丝与绘制
那么,珐琅彩工艺运用于手表上,到底有多大难度和魅力呢?
孔令俊表示,珐琅彩工艺自出现以后,始终无法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在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不会买到两件一模一样的珐琅钟表。因为珐琅钟表必须采用手工掐丝,手工绘制,经高温烧制而成,只要有一点点温差,出来的颜色就有区别。“全世界范围内,珐琅表工艺被誉为“最难做的艺术”、“最昂贵的艺术”。一件小小的钟表,最高能拍到上千万美元,拍出几百万美元的比比皆是。国际上,能做珐琅表工艺的师傅也不超过十人。
百达翡丽的珐琅表,一年往往就生产几只,严格限量。我每年都会到瑞士参加巴塞尔展,到那里看什么呢?就是看谁家出新品了。新品又看什么呢?就是看谁家出特殊机芯了,谁家出珐琅表了,其他的不值一提。我参观百达翡丽的展柜已有近十年时间了,其一楼最显要的位置,永恒的主题都是珐琅表,而且必须是顶级VIP才有资格跟他们谈。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但凡看到先人做的珐琅表,不惜一切代价回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有时间记忆的文物,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
据介绍,此次故宫博物院出品的“天骄龙凤”大明火掐丝珐琅表,也充分展现了珐琅工艺的难度。比如男款表盘上的龙身,共有两百片鳞片,是掐丝师傅拿着小镊子在显微镜下,用0.04厘米厚的金丝一点一点掐成的,上色也同样要在显微镜下一层一层由浅到深慢慢上,而且每上一种颜色,都要经过800摄氏度明火烧制后再继续上色。算下来,一只表要历经七百小时制作、一百小时烧制、超一万次手工打磨才能完成。“而且烧成合格率低,基本三只表中,只有一只最后能够通过验收。”珐琅工艺顶级技师王瑞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