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怎么鉴定翡翠?古董翡翠价值何在?
- 万哥
- 网络2020-12-18 12:02
翡翠是人们喜爱的、较为普及的高档饰品,但普遍认同的“A货值得收藏,B货一文不值”的说法,令人们对翡翠A、B之分的鉴定忧心忡忡,有些藏家甚至提出了A货会不会变质降级为B货的疑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宝石鉴定、分析高级工程师牟碧野女士,对此她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翡翠A货未经处理不会变B货
明确翡翠是否是A货,首先要区分B货与经过优化处理的A货这两个概念。所谓“优化”是将翡翠表面进行简单处理,比如漂白(去除掉翡翠内部铁、锰等元素杂质产生的黑、灰褐、黄等颜色,使翡翠由“脏”变“干净”),浸无色油、浸蜡(掩盖裂纹,增强其透明度),增强和改善翡翠原有的美而不影响其内部结构。“经过优化的翡翠也可以是A货,并且无需在证书上进行说明。”而B货翡翠则是一些颜色、透明度较差,含有杂质的翡翠,通过一定的漂白处理,即严重酸洗之后充填固结,注胶、注蜡以增加透明度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此方法由于用强酸溶解掉翡翠中的杂色和脏色的同时相应溶解掉部分翡翠颗粒,从而破坏了翡翠固有较为致密的结构,使颗粒间出现较多较大的缝隙,严重时甚至出现疏松的面包渣状。这样的翡翠很难成为“有用之才”,因而人们为了掩盖其缺陷,必须用有机聚合物(比如树脂或塑料)充填于缝隙间使之起到固结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透明度。简而言之,B货的基本要素是“漂白处理加充填”,而这必然会改变翡翠的原生结构。
翡翠A货与B货的最根本区别也正在于内部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因而,A货翡翠经非人为手段变为B货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制作B货时,要将翡翠浸入酸液中二周到三周的时间。相比之下,佩戴时人体汗液、化妆品对翡翠产生的作用就微不足道了。有些收藏者购买的A货经再鉴定变为B货,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翡翠卖家的B货在批量鉴定的简单检测手段下,被鉴定人员错判。当翡翠买家求助于更强有力的鉴别手段后被查别,并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A货变为B 货”。
需要怎么鉴定翡翠?
A货翡翠与B货翡翠在鉴定时是否真的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牟碧野认为,B货翡翠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宝石鉴定人员通过常规仪器检测都能识别。“通常的鉴别方法有肉眼鉴定与仪器鉴定两种方式,而放大检查观察其表面和内部特征,是鉴别处理翡翠较为有效的方法。
通过仪器测定翡翠的密度、折射率、荧光性、红外光谱等特征指标,从而对翡翠的颜色、光泽、密度、结构进行鉴别。如果是天然翡翠,在高倍显微镜下,晶体的颗粒纤维交织结构中,其颗粒部分是有棱有角的。而经过强酸处理的则不然,常留下溶蚀造成的痕迹(圆滑状)。而红外光谱的检测则可以区别在翡翠内部结构中有无充填物的存在。B货翡翠的填充物环氧树脂就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内部结构的破坏是识别B货的铁证。
令人心怀忧虑的是,轻微的注胶注蜡是否有可能在鉴定时令翡翠沦为B货?“经过优化处理的翡翠与B货翡翠的区别,在国际标准上是没有准确规定的”,牟碧野介绍道,“唯一确定的标准是无论采用任何方法和手段,都不能破坏翡翠的原生内部结构,因为一旦破坏了内部结构,翡翠会变得很脆弱,易破碎、断裂。并且,浸入石蜡较多的B货翡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蜡会产生老化而产生白花,导致翡翠的透明度变差而显现瓷性。”
古董翡翠价值何在?
对于一些藏家关心的受沁古董翡翠的价值问题,牟碧野也有自己的看法,长时间土沁造成翡翠内部结构变化的情况,从理论上讲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并不能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性,因为到清代时,人们对宝石的处理手段已经很高明了。比如加热红翡,让其中的褐铁矿通过加热使之失水变成赤铁矿,达到颜色中红色部分变得更红的目的,这种方法由来已久。
“对于古董翡翠的评价标准,不应将其材质排在首位,而需综合评价它的文物价值。其中蕴含的时代特色、手工技艺、文化价值、历史内涵为估价的主要依据。对于一件文物来说,其代表的历史价值远远大于材质,即使是B货,也具有收藏价值。”